隨著我國北方地區入秋,霧霾漸趨嚴重的季節正在向我們走來。相信大家都知道霧霾的嚴重性。關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的討論也就多了起來,也必然催促國家和地方加快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落實。這不,中國化工環保協會會長周獻慧日前就表示,在工信部、財政部聯合發布《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行動計劃》后,相關機構正在編制涂料、膠凝劑、橡膠等行業的VOCs控制方案,制定行業削減路線圖以推進
VOCs廢氣治理。此外,相關部門也在開展重點行業VOCs測算,加強化工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研究。
周獻慧所說的《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行動計劃》出臺于今年7月份,由工信部、財政部聯合發布,要求將在篩選農藥、涂料、橡膠、汽車等11個重點行業加快VOCs削減,提升綠色化制造水平,到2018年將工業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比2015年削減330萬噸。
關于限制和削減VOCs的政策法規陸續出臺的背景是:近年來,我國各地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霧霾顆粒在影響環境,臭氧超標情況頻現,嚴重威脅著人體及環境的健康。而VOCs是霧霾顆粒的成份之一,其排放量在逐年增長,而工業是VOCs排放的重點領域,排放量占總量的50%以上。因此,VOCs不下地獄,誰下地獄?
于是,2011年,《國家環境保護“十二五”規劃》正式提出加強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和有毒廢氣控制;隨后2013年國務院頒布的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 (俗稱“大氣十條”)要求,到2017年底全面推行VOCs污染治理;而去年公布的新《大氣污染防治法》則首次將VOCs納入環境監管范疇。
不僅僅是國家層面,在各個地方,對于
VOCs廢氣治理也使出了鐵腕手段。據了解,目前北京、上海、安徽、江蘇等15個省、直轄市陸續公布了排污收費標準。不難看出,此次透露出的要制定多個行業VOCs控制方案的信息,其實只是近年來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一種延續,因此并不意外。
在通過限制和削減VOCs排放、大力治理大氣污染的同時,事實上也催生了一個新的“VOCs市場”。據報道,在差額收費等政策的驅使下,我國VOCs市場漸顯。而E20環境平臺預測,“十三五”期間,VOCs行業規模將達1400億元。而細分領域中,監測前景廣闊,行業規模將達200億元以上。那么這一個新興的市場,對于被列為VOCs排放源頭之一的涂料行業,將意味著什么呢?涂料企業又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?這些問題是時候需要理順了,否則很有可能會成為這個新行業中“被魚肉”的一方。當然,這不僅限于涂料企業,有分析稱大部分企業都尚未認識到VOCs排放控制的迫切性,污染治理思路不清晰,治理資金投入不足。不過還有時間。根據報道分析,目前VOCs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,小企業多,水平參差不齊,且受到配套政策不完善、付費主體支付能力弱等問題的掣肘,仍需要政府、企業、第三方等進一步推動。
有從事VOCs行業人士表示,VOCs控制難在行業太細分,每個行業的企業不集中,行業總排放量大,但具體到一個個企業排放量就不大了。而不同行業又有各自的特點,需要定制化開發不同的方案。對此,專家建議研究不同行業的VOCs排放特征,借鑒國外的政策體系制定經驗,建立具有行業特征的VOCs排放標準體系,使政策體系更為系統化;針對不同行業各異的VOCs污染特征提出有針對性的VOCs污染防治技術政策,完善VOCs污染控制體系。這說明,各界對于VOCs的限制與治理的效果并不滿意,未來關于VOCs的政策法規必然陸續有來,大有不達(大氣污染治理)目的不死心的態勢。
這或將帶來一場關于VOCs廢氣治理的風暴,作為VOCs排放源頭之一的涂料行業及其中的企業,請做好準備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