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業廢氣處理切不可因國慶放假而有所放松,也不要低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,更不要低估人民群眾對環境污染的怨氣。不高估成績,不過于樂觀,看到工業廢氣處理面臨的重重困難,才會認清楚工業廢氣處理的現狀。
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,9月30日夜間至10月1日,京津冀區域部分城市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,局部地區達到重度污染。10月2日凌晨,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緊急主持空氣質量會商,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、北京市環境保護局、河北省環境保護廳、中國科學院、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有關專家,共同研判污染形勢和發展趨勢,部署應對工作。
霧霾、水污染、土地污染、空氣污染等可以說環境污染影響了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,即便在節能減排和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的情況下,環境污染的問題依然沒有根除,這正說明了保護環境和恢復被污染的環境任重而道遠。
《黃帝內經》說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”。這就說明預防比“堵塞”、“挽救”更重要,當然,面臨環境的實際問題,只能一步一步凈化,時刻關注當前環境污染的情況,分類治理和重點治理相結合,在控制當前環境污染上下功夫,在縮小環境污染上找方法,最終實現“無污染”的理想環境狀態。
千里之堤毀于蟻穴。不能忽視
工業廢氣處理的任何一個問題,不能放松工業廢氣處理的任何一個環節,從針對以往國慶前后秸稈露天焚燒嚴重的情況,各地已經提前部署禁燒工作,并對環境保護不力者問責可以看出,保護環境已經加快了步伐,讓預防的理念先行。
工業廢氣處理要抓住問題的“牛鼻子”,干部不能因為保護環境周期長,顯績不明顯,GDP效益不顯著就“放松”,相反,環境保護部要積極發布環境預警,各部門要積極配合保護環境,對環境污染一寸不讓,對保護環境不力者重處罰,才能時刻警鐘長鳴,保護環境不分節日內外,讓青山綠水、藍天白云可望可及。